隨著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大學生無論在就業與創業的道路上都有很大的壓力,所以很多在校大學生都選擇了在校實習,以此來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以至于真正工作后不是一無所知。門檻不同尷尬幾多,很多大學生都選擇了去實習。今年寒假,絕大數大學生沒有選擇回家,而是積極參與到社會大熔爐中接受鍛煉。記者走訪了多個學校,了解多名大學生,采訪和總結了寒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希望更多大學生能夠分享他們的經歷和體驗,在寒假社會實踐中一起成長。
專業實習:吃住無憂提高能力
整整護士服,帶著滿臉燦爛的微笑,一群大二的小姑娘便在醫院的護士站開始了又一天繁忙的實習工作。“為病人們提供我護理服務,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也覺得這樣的實踐非常有意義”。實習護士小佳說道。
小夏是某高職高專大三學生學習測繪專業,專業工作一般都在外省,不過工作的國企會管吃住,食物不是太合胃口,住的條件還湊合。那么收入怎么樣?記者詢問道。大概七八百塊錢,有的同學去私企可能拿到 1200 元左右。不過我勞動強度很大。小夏抱怨道,每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不停地奔波,一天工作下來,又累又臟。 小夏談起實習的感受:現在都是做基礎的,等實習以后能力提高了畢業了真要能在這些企業上班,工作環境和條件都會相對更好一點。
社會打工:蝸居兼職感受艱辛
某重點大學大二建筑學系學生小超,寒假在設計院打工,同時兼做家教。 初見小超的時候剛和室友從租的房里走出來,準備去買飯。房子挺小,兩個人擠在一塊,一個月 300 元的租金。小超介紹,水電費也是自己出,雜七雜八算起來也得 100 多塊。小超現在一家設計院打工,平時大多干雜活,當初他是為了學習電腦技術才來這里打工的,每月 500 塊,盡管很少,但是能學到很多技術,小超這么想。
記者手記:端正態度磨煉成才
除去單位管住宿的很多學生都要面臨群體租房的情況,有些房東還收取定金。制定一系列的規定,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而且,大學生能做的工作幾乎都是最基礎的工資相對低一些。如果是實習,不但沒有工資,有的還要向單位繳實習費。不過,采訪中同學們紛紛表示,社會實踐目的不是為了掙錢,提前預演社會角色、積累經驗、提高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社會發展至今,我國已有“學歷型”社會轉變成了“能力型”社會,而且這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正如溫總理所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只要大學生有勇氣有能力,不管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多久最終都會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蔚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