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復一年問題的疊加,大學生就業總量與社會結構矛盾愈發突出,大學生就業難年年喊,年年難。下面,我們就跟鄭州北大青鳥學校的就業老師一起來談談大學生就業那點事兒!
一:“低身段”就業會降低身份嗎?
就社會而言,擴招以后新增加的大學生大部分來自地方高校,按照擴招以前的招生規模,這其中的絕大部分學生可能進不了大學而直接進入社會就業,也許有人說他們畢竟是大學生,學生家長會說我們花錢培養了,但現實是現在的就業壓力很大,概念上的“高身段”的職位終究是有限的;就大學生而言,要把自己放在普通勞動者的定位上,積極邁出就業第一步,先就業再擇業,起薪和起職并不是一輩子的待遇,“低身段”就業恰恰是現階段大學生理性的求職定位。
二:擴招是就業難的“禍首”嗎?
退一步說,即使不擴招,相當多的高中畢業生也要走向社會就業,鑒于適齡就業人數較多,經濟水平、區域發展和產業結構有待提高或完善,我國的就業難一直隱形地存在于社會之中,絕不是近幾年才有的,不能因為他們是大學生就另眼看待,也不能因為他們不是大學生就忽視存在。擴招的本意或初衷是培養大批有文化、有素質的勞動者,與大學生就業難并沒有本質的關聯關系。
三:教育存在與社會需求“水火不容”嗎?
教育存在中所凸顯的部分現實,比如大學的師資力量結構、課程設置結構和教材內容,都是相對穩定和系統化的,很難全面地及時適應,這是教育存在與社會需求契合中的“硬短板”;有些教育存在比如專業與社會不對口、學非所用、實踐技能較弱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有待加強等。教育存在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在“精英化”教育時代就已存在,正是緣于大學生就業難讓長期埋沉教育底層的問題浮出水面,無疑社會需求是檢測教育存在合理與否的“試金石”。
四:大學生就業難沒有緩和的余地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大學教育適應不了社會需求并不代表其他培訓彌補不了就業“短板”,其中我們北大青鳥鄭州翔天信鴿學校的學士后培訓就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最好的“武器”,因為它能讓大學生掌握企業最需要最實用的計算機技能和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