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eb設計師。偏設計,要求美術功底。
2、Web制作人。主要是做策劃的,分析課題、調查市場、預算調整等。
3、系統工程師。主要是寫系統的需求和規格說明書,很多是文科生在擔任。
這些職業都寫程序,但都相當于干兼職。真正的全職“程序員”,他基本上是什么語言都會寫、什么都要干的,不會分成Java系、C 系,或者前端工程師、后端工程師之類的。而且程序員的地位不高,日本人不愿意被人這么稱呼。
說到這里,讀者一定能理解為什么我一聽到“程序員”三字就渾身發麻。
從工資看日本的職業地位
錢雖然不是衡量事物價值最好的指標,但一定是最不壞的指標。要看一個職業在一個國家的地位,最簡單的就是比較工資水平。雖是簡單的數值比較,但僅僅幾個數字就能讓人了解一個國家,這是很有意思的。(目前的匯率是1元人民幣約等于16日元,如有需要請自行換算)
一般一個大學生畢業后拿到的工資是20萬日元,前后漲幅2萬左右。日本的貧富分化很小,每個人賺到的都差不多。入職后,根據公司的效益,每年大約漲5千到1萬日元。由于某個新入職員的能力特別強,而突然大幅漲工資的情況幾乎沒有。
按一生的平均工資來計算,真正被稱為“程序員”的人,月薪大概是32萬日元。
比較其他職業:
清潔工 - 22萬
電工 - 28萬
消防隊員 - 31萬
護士 - 32萬
卡車司機 - 33萬
高中老師 - 37萬
國立大學副教授 - 51萬
播音員 - 56萬
律師 - 64萬
內科醫生 - 86萬
眼科醫生 - 90萬
最賺錢的職業是什么?產科醫生,月薪高達130萬。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程序員或者從事IT行業并不占任何優勢,和卡車司機差不多。比較受歡迎的是醫療行業、教育行業、司法行業。最賺錢的是當醫生,即便最次的牙科醫生,月薪也高達60萬,遠超其他行業。
哪里有錢賺,人才自然就往哪里聚集。中國的熱錢大量流入互聯網產業,造成了過量的人才流入,無論是學新聞的、電子的、機械的、經管的,都往互聯網企業跑。雖然發展了一個產業,也阻礙了其他產業。在日本,大部分行業的薪水都差不多,所以人才是平均分配到各行各業的。程序員既然在薪水上沒有特殊的優勢,自然也不會聚集到一流人才,當然也不會細分為Java程序員、C 程序員、iOS程序員了。
因此,“寫程序”這件事在中日兩國人的心中有著巨大的形象差別。中國較極端,要么特別看重它,要么特別貶低它。日本則比較平和,僅僅把它當成是很一般很普通的職業。所以如果中國學生在日本宣揚編程能力,一般會起到反效果。你可以宣揚設計才能、創作才能、策劃才能、交流才能,但不可輕易宣揚編程才能,否則真是碰一鼻子灰。
最受日企重視的能力是什么?
中國常出現一種情況:一個前端工程師,他就認為自己只會做前端了,凡是非前端的活都干不了。一個Java工程師,他就認為自己只會Java了,其他的都不想干。仿佛是自己把自己限定在籠子里。還有不少人很迷茫,說不知道往哪方向發展,是做前端?還是linux方向?還是Node.js開發?不可思議,難道不能都發展嗎?換句話說就是,“給你一個活,不管它是前端后端左端右端,你都能完成”。
泛用性(ユーティリティ性),是日企最重視的能力。本來是用在棒球隊的詞語,表示能夠防守任何位置的球員,即所謂“泛用性球員”。在企業中,它指的是“對應各式各樣任務的能力”。用中國的土話說就是,“給你個活,你就能完成”。
所以日企招人,很少看重應聘者的編程能力。日企的培訓很到位,不論你是工科文科,入職后用不了多久就學會了。不少企業還傾向于找不會編程的人來寫程序。而且說實在的,現今編程已經幾乎成為一項基本技能,編程語言也越來越簡單,誰都能學會,沒什么大不了的。日本的Dotinstall網站,提供各種編程技術的3分鐘入門教程,每項技術大概10-20課,每課3分鐘,不到一個小時就能看完一項技術。看完了就入門了,在實踐中提高就好了。
筆者把“泛用性”解釋為“生存的能力”。把你扔在叢林里,你能生存嗎?你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學會采集、生火、建設、洞察、逃跑、治療。不是讓環境來適應你的能力,而是你要適應環境。放在開發領域,就是給你一個任務,無論它需要用什么框架或工具,無論所需的工具你是否接觸過,你都應該有能力解決。
日本所說的“泛用性能力”,是集技術力、毅力、體力、思考力、情感控制力、社交力于一體的綜合指標。擁有這種能力后,應該說任何項目都是可以完成的,比中國程序員所謂掌握了某種框架的能力要重要得多。學習計算機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握了多少工具的用法,而是具有縝密的分析和精確的判斷,以至于做任何工作都比別人快,就是“養馬”,都要比一般人效率高。
中國有一奇事。面試的時候,技術官可能會問一個很細的問題,比如某個函數怎么調用。奇了怪了,難道記不住這些就不能做開發了?谷歌一搜不就結了嗎,本來開發就是需要各種文檔輔助的,豈有光靠記憶力做開發的人。
此外,很多培訓機構僅僅教授某工具的用法,卻不去探索一種模式,教育學生“如何尋找解決方案”,恐怕這一點值得教育企業反思,或許能從中找到很好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