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即將開始,人們在擔憂高考能不能考出好成績的同時。也在為以后填報志愿的事情發愁,怎么樣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呢?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考志愿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起點。所謂志愿,即志向和愿望,是指填報志愿者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包括希望成為怎樣的人,從事什么職業,在哪個領域發展等等。志愿的選擇大多包含著考生對自己未來的向往和憧憬,也承載著家長對孩子的期許和愿望。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理想的目標,但現實有時卻與理想存在差距,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取得平衡,獲得最令自己滿意的結果,需要考生及家長在填報志愿的過程中全面收集相關信息,認真考量比較,作出最佳選擇。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鄭州北大青鳥學校翔天信鴿中心老師給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建議。
首先學生應該從興趣、性格、能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人們在從事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工作時才能夠體驗到更多快樂和滿足,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如果考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真正喜好選擇相關專業,進入大學以后,就會有較強的學習動力,在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中,也能夠較好的把握自己,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性格是影響專業選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專業性質不同對于性格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教師需要熱心和耐心;會計需要細致和精確;建筑師需要空間感和創造性;公關人員需要溝通能力和親和力……等等。因此,考生一定要對自己的性格和專業特質作出準確判斷,使兩者達到良好的匹配。
對于能力的解釋,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能力傾向,即哪方面的能力比較突出;其二是能力水平,即某一方面的能力達到怎樣的程度。就報考志愿而言,能力傾向更多的對專業選擇產生影響,能力水平則更多的影響學校的選擇。
因此,考生在報考志愿時,可先根據上述三個因素確立自己的專業,然后再確定專業所分布的學校,最后是結合自己的模考成績及家人的建議有梯度的填報志愿。
其次家長可以多方考慮給予意見,不可強加意愿包辦代替。
家長比孩子的閱歷要豐富很多,看待問題也更加全面,很多時候都能夠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孩子良好的意見和建議,在報考志愿這件事上自然也是如此。
家長們在社會上打拼多年,對于生活有深刻的體會,在面對孩子的志愿時,自然會有更多現實的考慮,比如學校名氣、就業情況、發展空間、薪資問題等等,這些方面當然需要顧及,但絕不是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家長們需要認識到,志愿首先是孩子自己的志愿,是孩子選擇自己未來的第一步,因此一定要給孩子充分的主動權,絕不能越俎代庖、全權包辦。當然也不能太過松心,不理不睬。這兩種態度都有可能導致事后的相互埋怨。
建議家長們首先聽一聽孩子自己的想法,看到其目標的合理性,再綜合多方面的信息幫助孩子分析利弊,比如聽取任課老師的建議,吸取往屆畢業生的經驗,咨詢高校招生的情況等,以便考生獲得更加全面的資訊,親子之間共同商量討論,最終達成令雙方都滿意的共識。了解更多高考資訊,請訪問鄭州北大青鳥校區官網:http://www.jinruhm.com。
文章來源鄭州北大青鳥中心http://www.jinruhm.com,轉載請注明出處!